慢病——人生中的遇見與相伴
慢病——人生中的遇見與相伴
慢性病發(fā)病率越來越高,每個人人生中可能都會遇見慢性病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癌癥、慢性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等等。慢病人群要帶病生存。一個得了中風的人,生活不能自理,生不如死。所以一場大病常常不僅是一個人失去健康,更可能奪去一個家庭的幸福。
健康如此重要——看看影響人類健康長壽的因素
經(jīng)各項流行病學調(diào)查與醫(yī)學研究表明,生活方式?jīng)Q定了人類健康的60%,17%取決于環(huán)境,生物遺傳占15%,經(jīng)常講的醫(yī)療衛(wèi)生,得病后治療、藥物使用,對人類健康壽命的貢獻只有8%。
我們要關注健康,每個人都必須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。美國、芬蘭等國家有通過生活方式干預使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、人們壽命延長的典型案例。主要是通過危險因素控制,如控制高血壓、膽固醇,控制煙草等。芬蘭通過健康干預,使冠心病人群死亡率降低了80%,壽命延長了10年。
建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防治康養(yǎng)4S服務體系: 1、患病人群——康復/預防體系 2、高危人群——健康管理 3、老年群體——醫(yī)養(yǎng)結合 4、健康人群——健康促進
我們應大力開展健康教育,大辦主動管理健康、“輕資產(chǎn)、重服務”的“4S”店體系。即由團隊領袖醫(yī)生作為“店長”,發(fā)動大量運動治療師、營養(yǎng)師、心理醫(yī)師,學會做管理的患者志愿者和家屬等,共同組成全生命鏈的管理方案。
把被動醫(yī)療改為提供主動服務的“4S”健康服務機構,其主要任務是培養(yǎng)廣大公眾和患者對自己疾病心中有底,能夠學會自我管理健康,能有主動性、能力和自信。從得病的人做起,向沒有得病的人,再向老年人的主動養(yǎng)護,全人群的健康促進努力。
要以公眾健康、患者利益為中心,“一個扁擔挑兩頭”,即一頭是挑起健康教育和支持健康教育發(fā)展的產(chǎn)業(yè),另一頭是健康服務和支撐健康服務的產(chǎn)業(yè)。
制定可實操的個體化方案,促進行為改變,不是單純的生物技術,而是形成圍繞一個人的全面、全程,健康管理服務。如針對心臟康復患者的五個處方——藥物、運動、營養(yǎng)、心理(含睡眠)和戒煙限酒。
應在健康管理過程中創(chuàng)造有效的互動,如互聯(lián)網(wǎng)+健康,智能手機、可穿戴設備、遠程醫(yī)療,大數(shù)據(jù),都可以大展身手。但這些只是工具,重要的是我們要培育“舞臺”和“演員”,工具才能運用好。
今天沒有疾病,并不代表健康。每個人都會有健康問題。全生命周期生活方式的轉變,晚年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能力其實取決于早年生活的治理。所以大家從年輕時,就要開始管理好自己的健康。
健康“三字經(jīng)”: 管住嘴,邁開腿; 不吸煙,多喝水; 好心態(tài),莫貪杯; 睡眠足,別過累; 樂助人,心靈美; 家和睦,壽百歲。